- 清空播放記錄
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


- 拉雄一世:61.234.102.9劇情的推進轉折都很好,燥熱的夜晚,60年代浮躁的美國小鎮,對黑人不加掩飾的惡意,這些意象疊加起來很動人。 推理弱,劇情禁不起推敲。好的講述者,平平無奇的故事。 有一點很重要,時代背景。如果我是那個年代的黑人,看到這樣一部影片,我一定會瘋狂。因此也沒必要苛求什麽了。
- Dear-n木子:121.76.181.50強大的人不害怕孤獨,最需要戰勝的始終是自己
- 月是故鄉明:61.237.114.20看之前一直對片中如何呈現炎熱的質感與夜晚一詞所代表的時間性充滿了好奇,但觀看時才發現在強設種族對立的懸疑類型片模式下幾乎容不下絲毫作者性的大肆揮霍,所以就論預先的期待而言,著實讓我落了個空。不過回想起來它的劇情意指真的如白人警官在完成人物轉變時將“有色眼鏡”摘下這般表意傳達那麽淺白嗎?這個疑問直到黑人警官母親的潛在暗線浮出水麵時,才算給出了某種解答意向,即自我認同缺失所無意中強化高階對立方思想固化的可能性指認。而底層的仇黑意識則在迷題揭曉時上升成了更為可怕的存在。其劇作的高明之處也因此思辨而高於大部分同類,可算是少有的在特定語境創作下還能不被時代輕易拋棄的種族題材片。年度私人觀影中看過的完成度最高的懸疑片之一。
- 進行時:123.232.215.101令人驚訝的是,從《前夜》中困難重重的指令傳達,到《相遇》的人物命運、《奪冠》中加於孩子身上的複雜犧牲精神和簡直有惡政隱嫌疑的狗、《回歸》中《東方之珠》和主人公的逃港者身份、《北京你好》中對小市民心態的呈現和數句結合時代可解讀出特殊意味的台詞、《白晝流星》警員審訊方式、三位主角身份和強扭的平民視角,再到最後《護航》平民視角的完全消失,幾乎所有導演都在集體回憶中或主動、或被動地提取出了對集體主義、官僚作風和國民性不同程度的反思。 按喜愛程度排的話大概是:寧浩(不過題目本身也最容易發揮)>★★★=徐崢>張一白(長鏡頭後景運用非常厲害,但水平飄忽不定)>管虎>★★=陳凱歌(題目難拍,但很好地貫徹了第五代精神)>薛曉路(出發點好,但材質處理不佳,群像也太像鋪大餅)>文牧野(不切題,而且拍得有些油膩)。
- 蟑螂:182.89.76.175打開本片看到時長140分鍾著實被嚇了一跳,70年代的B級片怎麽會這麽長啊?也不出所料,70年代的電影就是這麽得悠長,如今看來顯得漫長。在那個喪屍類型片還沒有完全定型的年代,這部奠定喪屍設定的電影反而顯得如此樸實單調。可能創作者僅僅隻是想引入喪屍這一怪物針砭時弊,但絕對沒想到往後會被類型化到如此極致。全片節奏遲緩,化妝和道具還不錯,高潮處一群嬉皮士闖入超市大肆劫掠、虐待喪屍,人類反客為主,並且自相殘殺,創意非凡,極具諷刺意味。同時也借助新聞節目和略晃的鏡頭以及許多主觀鏡頭,做出了一點紀實新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