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空播放記錄
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

- 多想的George:222.25.7.59或許是代表著“最高詩性”的電影,至少是之一吧。我認為詩性是浪漫和智性的結合,是人類世界上最優美、崇高與智慧的靈魂,詩性就是最高的藝術性。有不少學者認為,文字是晚於詩歌產生的。在古希臘,“詮釋”指口頭詮釋,書麵語被認為缺乏口頭表達的原始力,吟誦出來的《荷馬史詩》比荷馬的文本本身更具有表現力。這時“吟誦”就是一種“詮釋”。因此吟遊詩人在文字不發達的時期某種程度上充當著民眾心智啟蒙者的角色。影片中的詩人正是吟遊詩人,他犧牲了自身的俗世幸福,追尋大愛,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啟蒙”。其中飽含著血與淚。“石榴的顏色”正是血色,是詩人之血,是詩人的激情與悲壯。詩人用血色照亮了這個原本黑暗的世界,詩人之血流光後詩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但詩性卻是一閃光的永恒,永遠會被曆史銘記。(10分)
- 魚魚西:171.13.52.136努力工作吧!這是自信的源泉之一。
- 玄之朵朵:139.210.26.20庫斯圖裏卡的想象力可謂天外飛仙。電影裏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師。他的電影總是那麽帶勁,澎湃。 如果現實是個房子框住了想象,那麽把房子掀起,把現實關在茅房裏再殺死他。 這是獻給茨岡人的挽歌和讚歌,無論怎樣的困頓、苦難和順意、發達,茨岡人都要過得烈火噴油,轟轟烈烈。沒有音樂的茨岡人就像沒有屋頂的教堂,生活中何時何地都有音樂,於是何時何地都活在壯烈壯麗的戲中。
- 不懂我的生活:222.53.105.12在這個大家都是爆炸頭的80年代,俺終於get到了西格妮韋弗女士的美貌
- 陳-Nicnick:123.232.154.147想聽更專業的人拉片,本廢物隻覺得是實在是聽覺享受(即使歌劇唱詞意思也不明白),像其他費裏尼後期(《八部半》及之後)作品一樣覺得講了很多,但又沒完全get到。看前半段以為有點《圍城》那種刻意去時代背景的感覺,隻需要敘述這些上層階級的日常,就構成了淡淡的諷刺——尤其給底艙鍋爐工人飆歌那兒,從拍嘴部特寫可見幾個歌唱家的臼齒都很差勁;直到劇情進行到難民登船,簡直有種文明麵紗轟然掉落的感覺;而後麵簡直說不清是複現費裏尼史觀(反正我也不了解啊)中一戰的起因還是…就想這麽拍了,但是能看出《泰坦尼克號》一定學了不少;最後仿佛是說這是一部講“拍電影”的電影——我瞬間原諒了海水和戰艦模型太假的穿幫——而和開頭從默片到無聲,從黑白到彩色,確實濃縮了電影史啊…PS:我說這記者有點眼熟,原來是《象人》裏的馬戲團團長…